核心技术与应用
铜箔基础理论及微观研究
查看更多
电解铜箔的性能受自身晶体结构的影响,而通过电解过程添加剂的合理调控,可以改变铜沉积的反应电位,影响铜箔的微观结构和形貌。
德福科技通过数十年的技术沉淀,重点突破了微观晶粒特性的物性关联、材料应力及弹性模量特性研究、铜箔粗糙度理论模型等重点课题。
超微细粗化
查看更多
针对PCB板的轻薄化发展趋势和高频高速线路的低传输损耗特征,开发了高分子聚合物类添加剂,从而达到对铜箔表面铜瘤定制化设计的目的,该技术同时兼顾低粗糙度、足够抗剥离强度成为铜箔制造技术的关键。
低铁磁性阻挡层
查看更多
电子电路铜箔的金属阻挡层中存在阻碍信号传输的因子,在高速PCB中这类影响会被进一步放大。针对这一现象,开发了低铁磁性的金属阻挡层,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信号传输过程中的损失。
硅烷偶联剂
查看更多
根据客户需求,针对性开发硅烷偶联剂适配技术,提升了铜箔与不同种类高频高速树脂基材的化学结合性能。
公司员工9332人
研发与技术类人员共5141人,
硕士及以上人员300余人。
注:上述数据统计时间为2024年5月
强大的研发团队
自企业成立以来,迈为立志走好自主创新之路,以核心设备国产化为己任,将关键技术与科研人才视作事业的基石,培养、凝聚了一支行业领先水平的创新队伍。这支队伍以中青年力量为主,由在机械工程设计、半导体技术、材料物理、光电技术、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等专业领域具有丰富经验的1777余名研发人员组成,包括多名博士、硕士、高级工程师等。
迈为的研发团队分为PECVD真空设备研发、PVD真空设备研发、丝网印刷设备研发、激光设备研发和半导体薄膜工艺技术研发等,已承担多项国家级、省级科技项目。
2023年公司的研发投入为7.63亿元,占营业收入9.44%。在科研方面持之以恒的投入、钻研,为迈为形成了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核心竞争力,确保了其在光伏、显示、半导体三大行业领域的发展。
迈为的研发团队分为PECVD真空设备研发、PVD真空设备研发、丝网印刷设备研发、激光设备研发和半导体薄膜工艺技术研发等,已承担多项国家级、省级科技项目。
2023年公司的研发投入为7.63亿元,占营业收入9.44%。在科研方面持之以恒的投入、钻研,为迈为形成了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核心竞争力,确保了其在光伏、显示、半导体三大行业领域的发展。
设立四大实验室平台
HJT高效太阳能电池实验室、组件技术实验室,分析检测中心、激光实验室。
实验室总面积共约1万平方米,总投资超3亿元,配备了先进的实验、测试等设备百余台套。
实验室总面积共约1万平方米,总投资超3亿元,配备了先进的实验、测试等设备百余台套。
-
HJT高效太阳能电池实验室具备完整的HJT高效太阳能电池中试线,可快速推进PECVD、PVD等设备的自主设计开发、核心部件论证优化、电池技术和整线工艺升级。
-
组件技术实验室可独立完成HJT高效组件的制造及电学性能测试,对于光伏组件可靠性检验及HJT组件的工艺优化具有重要意义。
-
分析检测中心可独立进行非晶硅薄膜、TCO薄膜性能及其他先进薄膜和原材料的测试分析,用于高效电池设备技术的研发和整线生产工艺优化。
-
激光实验室可独立进行OLED柔性屏激光设备、Mini/Micro LED晶圆设备、半导体晶圆设备的研发以及工艺解决方案的优化。
建成六大科研机构
-
国家企业技术中心2022
-
江苏省工程研究中心2020
-
半导体精密装备先进技术研究院2020
-
江苏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8
-
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18
-
江苏省企业技术中心2017
产学研合作机制
公司形成了“产、学、研、用”机制,与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、东南大学苏州研究院、安徽大学、西安理工大学、常州大学、
江苏大学等研究所或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,促进博士后工作站与企业的科研合作,并引进多名博士人员,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。
通过产学研合作、行业领军企业强强合作,将实验室研究和产线技术开发有机结合,成功实现了在高效晶硅电池关键装备和技术等领域的突破。
江苏大学等研究所或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,促进博士后工作站与企业的科研合作,并引进多名博士人员,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。
通过产学研合作、行业领军企业强强合作,将实验室研究和产线技术开发有机结合,成功实现了在高效晶硅电池关键装备和技术等领域的突破。
东南大学苏州研究院
安徽大学
常州大学
西安理工大学
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
江苏大学
东南大学苏州研究院
安徽大学
常州大学
西安理工大学
专利成果
立足三大技术平台,迈为及其子公司共申请专利839项,目前已获得授权专利451项,其中发明专利126项,
实用新型专利317项,外观设计专利8项。公司共获得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135项,且均为原始取得。
实用新型专利317项,外观设计专利8项。公司共获得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135项,且均为原始取得。
-
839项
-
451项
-
135项
-
126项
-
317项
-
8项
注:上述数据统计时间为2024年5月27日
主要荣誉
国家及省级技术荣誉 19 项
-
2021国家高新技术企业
-
2021国家企业技术中心
-
2021第三批国家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
-
2021国家级绿色工厂
-
2021工信部智能制造示范工厂
-
2021省级企业技术中心
-
2021省级企业技术中心